close

Halloween當天, 難得地逃離宿舍, 在聖地牙哥市中心街道遊走。群魔亂舞的一天, 我和室友兩人樸素地走著, 一邊聊著晚上要參加的莫札特安魂曲的演出。

 

Halloween是個"讓心很輕鬆"的日子(我喜歡英文"light-hearted"這個字), 有甜死不償命的糖果, 滴滴答答的假血, 假冒歷史名人的巧思, 袒胸露乳的豪放, 也有放出心中那個不羈的小孩的快感。

 

走著走著, 看人也被人看。熱鬧非凡的街道, 裝滿了絡腮鬍逃犯和辣妹獄卒, 羅賓漢及"扮演他的箭"的"人們", 月光仙子與橫肉四溢的護士, 以及"很多打"的貓王們。我們遛達進一家扮裝店, 欣賞裡面布料少的像是S號童裝的女性衣物。我嘗試著戴上一頂"看似美麗"的金色假髮, 結果莫名其妙地讓自己看起來像金黃色的髦牛。於是乎只好拔下亂髮, 倉皇逃出。

 

印象中, 中華文化似乎沒有什麼"輕鬆好玩的"節日。端午節有划龍舟比賽和好吃的粽子, 然而端午的起源卻是為了追思憂國憂民奮而投江自盡的屈原。中秋節祭月的習俗早在<周禮>一書有所記載, 自古農耕以陰曆為主, 是以祭月原是禮制的一部分。九九重陽節又稱為敬老節, 根據南朝<續齊諧記>記載, 道士費長房對其學生指出有災禍降臨, 所以有了登高避災的習俗。在我很小的時候, 四月四日兒童節會放假, 然而我從來不明白為什麼有這個假期, 感覺中, 和放個颱風假差不多。直到Google Search告訴我, 原來1925年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」, 鼓勵各國政府要重視兒童教育以及兒童身心發展。所以自民國21年, 便有了兒童節這個節日。相對之下, 七夕顯得可愛一些, 一個為了愛情而存在的日子。然而這麼個可愛的日子, 我們還是得賦予它一個淒美的背景-- 相愛的人不能廝守, 每年一次的鵲橋相會都必須是玉皇的恩典。 

 

台灣農曆七月鬼門開時的祭祀活動與萬聖節在概念上有些雷同(都是鬼嘛), 但有別於喧鬧的玩耍,
台灣的祭祀夾雜了更多慎終追遠的意涵, 以及對好兄弟的恐懼。這種擔心反映在七月的諸多禁忌中, 像是別去水邊玩(水鬼抓替身), 地上紅包別亂撿,
或是說話要特別小心等等。"扮鬼"這種行為, 在傳統中國人的心態上, 以及在七月敬拜好兄弟的風俗中, 相對是禁忌。即使扮,扮的也是天兵神將,或是"管鬼"的牛頭馬面或是鍾馗。我們害怕鬼怪留戀人世, 所以擺桌宴請好兄弟吃個飽肚好上路。

 

這些事件往往都有著很"充分正當"能"成為一個節日"的理由-- 驅兇避煞也好,記念列士節操或記念憲法創立也好, 連愛情傳說都必須要有個悲劇性的背景才能顯出其高貴。儒道思想自始自終都與傳統民間風俗信仰密不可分, 成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, 只是這份歷史文化相對之下似乎少了些just for fun的內涵。沒有不好, 只是想起來會覺得, "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嚴肅呢?"

 

照了兩張照片, 一張是路人假扮成女版的貓王, 在夕陽的餘暉下閃閃發光; 另一張是Tim Burton "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" 電影裡的破布娃娃女主角。路人乙用白色絲襪畫上補釘自製而成的衣服, 便宜又別致。

 


 

找個時間當個鬼吧。釋放一下內心的妖魔鬼怪。

 

halloween  halloween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